圭賢主演韓國音樂劇《維特》

圭賢主演韓國音樂劇—《維特》觀後影評:我依然盼望著你

前陣子台灣威秀上映了圭賢主演的韓國音樂劇—《維特》,立馬就買了票衝影廳支持。這篇文章想跟大家介紹維特的劇情內容,以及我的一些觀後心得感想。

雖然只是透過大螢幕,但還是可以感受到音樂劇演員們的穿透力,對我來說是很滿足、很特別的一次體驗 ,也算是推坑大家未來有機會可以去看。


《維特》音樂劇簡介

韓國原創音樂劇《維特》,是改編自德國作家歌德的書信體小說《少年維特的煩惱》,講述主角維特在旅行中來到了瓦爾海姆鎮,並且無法自拔地愛上一個名叫綠蒂的女孩,和這位女孩美好邂逅的故事。

整部音樂劇利用淒美的氛圍與色調,刻劃出維特對愛情的義無反顧與執著。

該音樂劇在 2000 年進行首演,嚴基俊、曹承佑等知名演員也都出演過維特的角色,15 週年時圭賢加入演出陣容,20 週年時柳演錫加入演出陣容,截至目前已在韓國進行 11 場演出。

* 我這次觀賞的是20週年巡演,由 SUPER JUNIOR 圭賢與演員李智慧所主演的版本。


觀後影評 (無雷)

整部音樂劇圍繞著維特這個角色,訴說著他在愛情裡的每個面貌。有初遇綠蒂的悸動,有屢受挫敗的傷痛,乍看之下是普通的愛情故事,其實卻飽含愛情裡的各種面貌。

我覺得最有趣的部分是,在觀看的時候,你可能不一定會認同維特或其他角色的做法,但又不得不說他們都有作為人「人之常情」的一面。

這部作品單看劇情的話,我覺得並沒有很大的高潮迭起,但飽滿的是每個角色在感情裡的轉折與變化,要仔細捉摸主角們的心境,它會是很有層次的一部作品。

至於維特和綠蒂的結尾是什麼,還是希望大家有機會可以去親自觀賞 (可能是下一次巡演的時候XD),但比起結尾,能好好的體會劇情裡的愛情觀,才是這部作品做精髓的地方。


觀後影評 (有雷)

以維特離開瓦爾海姆鎮為界,我想把整部劇情分為上下部來看。

音樂劇上半部的維特還在不斷揣摩自己的心境,從初遇愛上綠蒂,因身份差異而內心糾結,到鼓起勇氣告白,最後狠狠地摔了一跤。

到這裡都還只是屬於維特的獨角戲,他孤零零地,拖著只有自己知曉的那份炙熱的愛,離開這個傷心之地。

來到下半部,維特因為無法忘卻綠蒂,在聽到她結婚的消息後,這份無法熄滅的愛意,才逐漸偏向瘋狂、執迷,失去原本單純的色彩。

維特的愛情觀在他重返小鎮之後,理性的部分,就逐漸被慾望與本性給淹沒,而這份不理智也持續延燒、延燒,逼得他自己再也沒有任何退路,

維特是個很單純的角色,但同時也讓人難以揣摩,或者應該說,是愛讓他變得難以揣摩。

在觀賞的時候,我也曾一度無法理解這份執著,但或者這就是愛情最原始的樣貌—自私、渴望、想要控制、想要佔有,但這樣失去理智的愛,終究無法讓他們得到幸福。

在維特的一生裡,涵蓋了所有人類的情緒與情感,從理性走向偏激,從怦然走向絕望。

他無疑是個悲情人物,當努力只換來更多的悲哀與痛苦,他知道他無法戰勝這份愛情,更無法戰勝自己,所以最終才會選擇了斷一切。

維特的故事在當下好像沒有給我特別的共鳴,但結束後卻總是會再度想起,為什麼他會做出這樣的選擇呢?這樣的選擇是對的嗎?如果他不回到鎮上,他的人生會不會有什麼不同呢?

重新回頭去審視整個劇情,我好像也不知道該去責怪誰。或許在愛情裡面,永遠也找不到正解。

維特最後舉槍離去,將愛意留在了向日葵田裡

音樂劇的結尾,維特舉槍離去,將愛意留在了向日葵田裡。很喜歡劇情用向日葵的花語來訴說維特的愛情——沈默的愛,但同時也代表著勇敢追愛。

這段花語也扣回音樂劇的副標「 여전히 담신을 바랍니다 」——我依然這樣盼望著你。

就像維特的一生,總是無止盡的愛慕、追隨著綠蒂,從默默的守護,到奮不顧身的傾訴。即使向日葵會經歷多次萌芽、凋零,維特一直都知道,綠蒂就是他始終追隨的終點。


音樂劇結束.關於謝幕

音樂劇全體謝幕

音樂劇吸引我的地方,還有關於「謝幕」的部分。

我有個習慣,會在看完一齣劇、一部電影之後,去找分集花絮以及終映的感言來看,那對我來說,才是一個完美收官的過程。

其一是那方便讓我從劇情中脫離 (雖然不是每次都有用XD),其二是先不論劇情滿不滿意,我想知道對演員來說,這是一件怎麼樣的作品。

在音樂劇裡,「謝幕」對我來說就是完美收官的過程。他們依然是劇裡扮演的那個角色,尚未從那份情緒裡完全抽離,但他們同時也做回自己,向台下的觀眾們表達感謝。

而我從謝幕裡感受到的,是他們對角色的投入,以及對舞台的熱忱,是那股感染力,加深了我的感動。

音樂劇維特謝幕

曾經在國家音樂廳觀賞電影交響音樂會,通常一般電影結束亮燈時,人們就已經紛紛在離場。

但音樂會不同的是,樂團會將片尾的歌曲演奏完畢,而在那段時間慢慢從劇情抽離後,你就會完整地沉浸到音樂的氛圍裡面。

可能就是那時候開始,我喜歡上這種「收尾」的感覺。

儘管它已經不是劇情中的環節,卻為劇情注入更飽滿的情緒,是從故事內容先給我的感動,再帶到演出者本身觸動人心的力量,使這股餘韻更加深長。

如果有機會,希望大家都可以去體會看看,所謂散場的美好。



心得雜感 (有雷)

如果分隔線上方是用客觀角度在觀賞這部作品,從這邊開始,就是我套上粉絲濾鏡後的一些心得雜感了XD

因為唱歌開始喜歡圭賢,這一次也是由於他是主演,開賣當下就買了上映頭幾天的票,準備衝電影院支持。而為了更融入劇情,我是在完全不知道劇情的前提下去觀看的 (對,我甚至沒有看過少年維特的煩惱原著)。

第一次看圭賢的音樂劇,雖然原本就知道他實力很好,但我沒想到只是透過大螢幕,看著維特與綠蒂結為朋友時的雀躍、得知她訂婚後的頹喪,到最後決意自我了結,都可以深刻感受到不同的情緒堆疊。

在得知綠蒂訂婚後,維特去了酒館,是我整部音樂劇最喜歡的一段。

因為台詞用的很隱晦,等於要用情感去堆疊失戀的痛苦,而台詞從原本的隱忍到情緒爆發那一剎那 (有看的應該都會懂),真的有讓我融入到那股巨大的悲傷中,那時就可以感受到,他肯定下了很大的工夫,去了解、投入在這個角色當中。

而套上粉絲濾鏡,可能我就是看不得他哭吧,在謝幕的最後,留下維特獨自待在台上,他嘴上輕聲說著感謝,鞠躬後退回舞台後方,再揮著手道別,那時候感覺我看到的還是那個充滿傷痛的維特,那股悲傷也傳到了我這裡。

前輩曾經說過,圭賢演完會再花半小時的時間,消化掉關於維特的情緒,而他也真的把維特的那股破碎感詮釋得很好。

第一次看圭賢的音樂劇,感受到他果然是做什麼都百分百努力、認真的一個人,也永遠比我想像中更加優秀,更加值得喜歡。

雖然是充滿粉絲心的碎念,但維特真的是值得一看的作品,也希望 25 週年的時候,能夠親眼觀賞到維特的演出。

나도 여전히 담신을 바랍니다.

나도 여전히 담신을 바랍니다.

返回頂端